说起新疆,这个我们向西开放的桥头堡,总是会有很多神奇之处。当我们从卫星地图上看新疆时,这片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约六分之一的土地大致呈现白、绿、黄三种色彩:即白色的皑皑雪山、绿色的草原绿洲、黄色的荒漠戈壁。白、绿、黄诠释了新疆丰富的地貌形态,从巍峨的天山到茫茫的吐鲁番戈壁,从无垠的塔里木沙海再到星星点点的山麓绿洲,新疆把冷和热、荒凉和富足都浓缩在了1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正是这种大起大落的变化,让新疆地形复杂,气候多样,资源潜力深厚,既有盛产石油、天然气及煤炭的塔里木盆地、准噶尔盆地,又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的塔城—额敏盆地、阿克苏等地。而在南疆,有两种人尽皆知的水果—库尔勒香梨和阿克苏红富士冰糖心苹果。
这两种新疆特产均因特别的风味而成为地理标志产品。其中库尔勒香梨皮薄肉细,汁多渣少,被称为“果中王子”。这么好的水果为何未被大范围引种推广呢?在南疆听到了一句俗语:“香梨不过铁门关。”库尔勒香梨只在库尔勒生机勃勃地生长,具体分布范围大致在以库尔勒市为中心向西向南约250平方公里的孔雀河三角地域里。超过这一地界,或者说出了铁门关,香梨的品质与风味就会大打折扣,就不再是库尔勒香梨了。
曾经有人试图将香梨移栽到华北平原,岂料梨形大变,且皮厚渣多,吃起来酸涩难当,完全失去了库尔勒香梨原有的风采。即使是铁门关东北的和静县、焉耆县等地离库尔勒仅几十公里的地方,种植的香梨也无法与库尔勒产的香梨相比较。
还有就是鼎鼎大名的阿克苏苹果,也就是具有独特冰糖心的红富士苹果,相比中国其他产区,如山东烟台、陕西洛川的苹果,阿克苏的苹果依靠皮薄肉厚、质地较密、味甜汁多的独特口感和含糖量高的品质,广受消费者青睐。但阿克苏苹果也仅仅在以阿克苏市为中心的30公里左右的半径内茁壮生长。主要地域包括阿克苏市依干其乡、温宿县千亩果园、阿克苏地区实验林场、红旗坡农场和兵团农一师部分团场等,总面积约18万亩。其中挂果面积9.5万亩,年产苹果15万吨。
而阿克苏红富士苹果之所以局限在这个半径30公里的地方来充分生长、结果,跟阿克苏这个地方的水土资源优越,日照条件适当,技术力量集中有着密切的关系。比如阿克苏温宿县,其北部山区耸立着天山最高峰—托木尔峰(海拨7435.3米),境内有雪带冰川197条、大小河流43条,如库玛拉河、托什干河、帕克勒克苏河、台兰河、吐孜阿瓦提河等,天然水资源储量96.4亿立方米,水资源充沛,引来浇灌的天山冰川雪水提升了阿克苏苹果的品质。平均一千多米的海拔,以及处于塔里木河支流阿克苏河的山前冲积扇上,土壤肥沃,沙质土壤广布,适合苹果树的栽培生长。
同时阿克苏苹果也深受当地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的影响。春季干旱多大风,伴有浮尘扬沙天气,使得阿克苏苹果表皮会有沙尘,而这层沙尘在后期储存运输时就像一层外衣保护果皮;夏季的阿克苏又多雷阵雨天气,且昼夜温差大,利于糖分的积累;秋季气温适宜降水少,冬季温度较低,生长期病虫害发生极少。这一切都使得阿克苏苹果的含糖量轻松达到16%,而包括陕西、山东在内的苹果产区,再怎么费劲,最高的含糖量也只有14%。而且昼夜较大的温差和生长期,使得果糖在苹果内聚集,产生糖分自然凝聚现象,剖开后其糖分聚集处犹如蜂蜜的结晶体般,就是我们称呼的“冰糖心”。
此外红富士苹果作为果品中种植技术最复杂、对生存条件要求最严格的植物。日照时间短或日照不足是,苹果就不甜;日照时间长了,果子又会发黄发红;日照太强烈还会灼伤果肉,假若水分再跟不上,口感就非常差。而阿克苏的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130~141千卡/cm²,日照2855~2967小时,无霜期长达205~219天,光照和热量恰如其分,即保证了果品优质的外形、色泽,又大大提高了果树的产量,仅一棵树上,三四百克重的大苹果一下子就挂上去五六百个。要是碰到个好市场,这棵树上的苹果一次就能获得上千块钱。
如今的阿克苏在维语中被称为“柯柯牙”,即绿色的戈壁。但在80年代之前,阿克苏与库尔勒因为靠近塔克拉玛干沙漠,曾是一片土壤贫瘠草木稀疏的亘古荒原,季节变换时节,便黄沙迷漫、浮尘蔽天,一年中有半年几乎是在沙尘暴中度过。从1986年后,阿克苏、库尔勒便开始人为改造,通过人们数十年的辛劳和智慧,昔日荒漠黄沙弥漫,今朝绿洲绿树成荫,再加上地处新疆南北交通要冲,也是南疆重镇和交通枢纽,丝绸之路古道上的阿克苏、库尔勒,将愈发成为两颗闪耀的璀璨明珠。
Host List
hot news